前陣子,受邀參加安寧拔管後的討論會

這個討論會的用意在於讓醫護人員可以在面對生命流逝後心裡的沉重有個出口

臨床上,我們比一般人更有機會接觸死亡

Robert Martensen 醫師在A Life worth Living這本書寫了一段話:

『對於臨床的工作人員來說,感情上應該已經〝疲倦〞或〝硬化〞了,但是這樣的猜想只不過是個迷思,事實上我們感情的廣度只有隨著我們的年齡和經驗增加,而從未衰減。』

有時候我們必須接受醫療的侷限

與家屬溝通,取得安寧緩和醫療的共識

親見病人的生命在精密的儀器監測下一點一滴的消逝

對於醫護人員而言也需要心情上的調適

有些人認為這樣的拔管非常消極,甚至認為自己是個Killer

而有些人則認為,可以移除所有讓病人不舒服的管路也是一種幫助

善終,在以前的加護病房有點難,但現在似乎出現了曙光

這個討論會的用意就是讓執行團隊裡的每個人可以表達對執行個案的想法

無論是好的、壞的、感動的、歡喜的、悲傷的、遺憾的.......各種情緒

某些情境會與我們個人的經驗連結

當家屬正在和病人告別時,那氛圍往往令人動容

讓我老是想起已經離開十年的阿公

過世的前兩天,他似乎知道自己時日將近

我下了大夜馬不停蹄的從林口趕車回家,阿公見著我後用他僅存的力氣坐起來抱著我

我很幸運可以跟阿公道別沒有遺憾

但是每當參與道別的場景,我總是會有這段記憶的聯想

口罩下的紅鼻子,有時候是因為家屬們道別的話語令人感動,有時候是我對爺爺的想念

曾經經歷兩次死亡的我,可以深深體會家屬即將失去親人的不捨與痛苦

但我對親人的離去還有另一個情緒是祝福

因為死亡,可以帶領他們離開生前所遭受的病痛折磨

 

這個討論會是由社工師主導的會議,參與的成員有心理師、安寧個管師、醫師、護理師、專科護理師和呼吸治療師

IMAG4665.jpg

猶記當天的場景

我們一起分享了當時安寧拔管的那位個案和其家屬的談話

社工師也和大家分享當時如何引導家屬和掌控流程

團隊裡的每個人都輪流分享當下的心情

IMAG4661.jpg

主治醫師跟我們分享在流程當中,他斟酌該使用多少鎮靜劑來減輕病患的痛苦

專科護理師才剛經歷爺爺的告別式,曾經是家屬的她用自身的經驗建議團隊該怎麼做可以更恰當

IMAG4666.jpg

護理師分享照顧這個病患的疾病到送他離開的心情

IMAG4663.jpg

IMAG4659.jpg

IMAG4660.jpg

每個人都在這個過程中,站在病人與家屬的角度來思考該怎麼做遺憾比較少

這個討論會非常有溫度

IMAG4662.jpg

大家都致力於在無法繼續醫療的情況下,如何讓病人善終

這條路我們都還在摸索,也還有許多值得討論的空間

〝安寧〞議題越來越被重視,團隊中也有越來越多的人一起參與

 

而我,心中對於這樣的會議有許多感動

為什麼?因為,終於有人關心〝工作人員〞而不是只關心〝工作〞

好吧!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因為那又是一段慘痛的經驗

當我還是護理師時,經歷病人從醫院頂樓一躍而下的意外事件

全院廣播999,病人從醫院二樓露臺被抬進急診室,而我就是那衰到爆炸的主護

我必須到急診急區認屍,看著那面目全非的病人,相信當時的我臉色也是慘白

但這是工作,我必須冷靜,當晚我忙到凌晨兩點多才回到宿舍

因為我有寫不完的護理紀錄、999登記表、意外事件單、幫家屬處理自動出院、通知擦床、整理病床.......

下了班,回到宿舍躺在床上大哭,一切都安靜以後才發現自己嚇壞了~~~~~~!!!

有一位要好的女醫師得知此事,把我帶進更衣室替我禱告(雖然我們是不同宗教信仰!)

當時我真的非常~~~非常~~~~非常感動!因為終於有人發現工作人員也是〝人〞!

雖然最後我還是得寫醫護聯合討論會報告、個案報告,這些報告逼著我必須不斷回想當時的情境

但是因為被安撫了,所以不再排斥這些回憶,當時一些可怕的畫面也隨著時間漸漸淡忘不再害怕!

 

由以上經驗,所以我個人對於這個討論會一直抱持著正面的看法

對於某些人來說,這樣計畫性的看著生命流逝也是一種沉重,需要有些管道抒發情緒和看法

許多工作人員對於討論會有很好的正面評價

希望安寧這條路,或是我們自己的人生都有滿滿的收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張小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